孔府对联匾额故事(3):从正好雨
孔府对联匾额故事(3):从正好雨
孔府前堂楼东里间悬挂着孔德成写的一副对联:“从正好为天下雨,民交喜又古人风。”
孔德成生于1920年,由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命令为:“袭封衍圣公”,后又被蒋介石封为:“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”。这副对联是孔德成自我表述其志向的。“从”是随从,顺从的意思,“正”又通“政”,即如果自己办政事,就要使天下人都得到润泽,或者说尽力使自己达到“正”,让天下人都得到润泽;如果同庶人交往,那么就喜欢采用古人的风气。在这里,“天下”即指普天之下。旧时,人们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实体,并没有空间。传说盘古用巨斧将这个实体从上面横砍了一斧,从下面也横砍了一斧,于是这个实体分成了三部分。盘古又用巨斧的另一面,即斧背的一面,将这个实体的中间一部分打出去,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间,有了天地,悬在上面的一部分为天,踏在脚底下的一部分为地,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称整个大地为天下。古籍中往往把家、国、天下连称,指“积家成国”,“积国成天下”。因此,夏、商、周三代统一诸侯国以后,便称为“有天下”,由统一而分裂,则称为“失天下”。在这副对联中,“古”是与“今”相对而言,“古人”是指过去的人。实际上,“古人”是指的“过去有修养、有道德的人”,即“君子”。古人认为,有德行的人有很多优点,如是非分明,心地坦然,有气节、不受辱,重义轻利等等。比如在相互交往中,君子就是重礼仪而轻礼品。《庄子·山木》说:“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君子淡以亲,小人甘以绝。”有修养、有道德的人在相互交往中尽管淡如水,但却越交往越亲近,越交往越志同道合;小人在相互交往中重礼品,暂时得到了好处,象喝了美酒似的,但却越交往越疏远,终究是会绝交的。
根据《礼记》一书记载,孔子去东都洛阳向老子问礼。在洛阳住了一段时间,孔子要起程返回鲁国了。老子根据几天来对孔子的观察,觉得他很好学,有上进心,既有远大抱负,又很有心计,便诚恳地对他说:“世人通常的做法是,有钱的人为别人送行的时候,一是赠钱,二是赠物;有修养、有道德的人为别人送行的时候,则是赠以最珍贵的话。我虽然算不上一个有修养、有道德的人,但是我想送给你几句话。”孔子一听,甚是高兴,急忙说:“晚辈愿意洗耳恭听。”老子一字一板地说:“我认为,第一,你现在所钻研的东西,多数都是古人留下来的。对于这些东西,你不能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死教条。第二,有身份的人外出时固然应该有车坐,但是如果条件不具备的时候,凑付一下也是可以的,不一定那么古板,死守古礼。第三,有修养、有道德的人是深沉而稳重的,应该藏而不露。这就好象做买卖的人一样,真正会做买卖的人,是不把好东西放在外面的。”老子的一席话,切中了孔子的弱点:好古礼、爱虚荣、喜欢炫耀自己。因此,老子讲完以后,注意观察孔子的表情。孔子把老子的这些话仔细思考了一番,觉得很有道理,对自己的评价也很中肯,于是激动万分地说:“先生所言极是,晚辈一定时刻铭记心中。”
孔德成的志向是:“从正好为天下雨。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他便从多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,“民交喜又古人风”,则是他进行自我修养的一个方面。孔德成还有一副比较长的对联,也表述了这个意思:
居家当思清内外,别尊卑,重俭勤,择朋友,有宜于己。
处事尤宜慎言语,守礼法,远小人,亲君子,无愧于心。
孔府前堂楼东里间悬挂着孔德成写的一副对联:“从正好为天下雨,民交喜又古人风。”
孔德成生于1920年,由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命令为:“袭封衍圣公”,后又被蒋介石封为:“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”。这副对联是孔德成自我表述其志向的。“从”是随从,顺从的意思,“正”又通“政”,即如果自己办政事,就要使天下人都得到润泽,或者说尽力使自己达到“正”,让天下人都得到润泽;如果同庶人交往,那么就喜欢采用古人的风气。在这里,“天下”即指普天之下。旧时,人们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实体,并没有空间。传说盘古用巨斧将这个实体从上面横砍了一斧,从下面也横砍了一斧,于是这个实体分成了三部分。盘古又用巨斧的另一面,即斧背的一面,将这个实体的中间一部分打出去,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间,有了天地,悬在上面的一部分为天,踏在脚底下的一部分为地,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称整个大地为天下。古籍中往往把家、国、天下连称,指“积家成国”,“积国成天下”。因此,夏、商、周三代统一诸侯国以后,便称为“有天下”,由统一而分裂,则称为“失天下”。在这副对联中,“古”是与“今”相对而言,“古人”是指过去的人。实际上,“古人”是指的“过去有修养、有道德的人”,即“君子”。古人认为,有德行的人有很多优点,如是非分明,心地坦然,有气节、不受辱,重义轻利等等。比如在相互交往中,君子就是重礼仪而轻礼品。《庄子·山木》说:“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君子淡以亲,小人甘以绝。”有修养、有道德的人在相互交往中尽管淡如水,但却越交往越亲近,越交往越志同道合;小人在相互交往中重礼品,暂时得到了好处,象喝了美酒似的,但却越交往越疏远,终究是会绝交的。
根据《礼记》一书记载,孔子去东都洛阳向老子问礼。在洛阳住了一段时间,孔子要起程返回鲁国了。老子根据几天来对孔子的观察,觉得他很好学,有上进心,既有远大抱负,又很有心计,便诚恳地对他说:“世人通常的做法是,有钱的人为别人送行的时候,一是赠钱,二是赠物;有修养、有道德的人为别人送行的时候,则是赠以最珍贵的话。我虽然算不上一个有修养、有道德的人,但是我想送给你几句话。”孔子一听,甚是高兴,急忙说:“晚辈愿意洗耳恭听。”老子一字一板地说:“我认为,第一,你现在所钻研的东西,多数都是古人留下来的。对于这些东西,你不能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死教条。第二,有身份的人外出时固然应该有车坐,但是如果条件不具备的时候,凑付一下也是可以的,不一定那么古板,死守古礼。第三,有修养、有道德的人是深沉而稳重的,应该藏而不露。这就好象做买卖的人一样,真正会做买卖的人,是不把好东西放在外面的。”老子的一席话,切中了孔子的弱点:好古礼、爱虚荣、喜欢炫耀自己。因此,老子讲完以后,注意观察孔子的表情。孔子把老子的这些话仔细思考了一番,觉得很有道理,对自己的评价也很中肯,于是激动万分地说:“先生所言极是,晚辈一定时刻铭记心中。”
孔德成的志向是:“从正好为天下雨。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他便从多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,“民交喜又古人风”,则是他进行自我修养的一个方面。孔德成还有一副比较长的对联,也表述了这个意思:
居家当思清内外,别尊卑,重俭勤,择朋友,有宜于己。
处事尤宜慎言语,守礼法,远小人,亲君子,无愧于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