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好文诗网_古诗文大全鉴赏>>>在线对联大全>>>对联故事

孔府对联匾额故事(5):东国人伦

孔府对联匾额故事(5):东国人伦

下面这副对联悬挂在孔府二堂伴官厅内,引用的都是历史典故。“先秦古书三代法物,中朝冠冕东国人伦。” 

从远古起,经过夏、商、周,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段历史,被史学家称为先秦时期,先者,早也,即先于秦朝的一段历史,因此称为“先秦”。 

先秦古书是指秦朝以前的古书。由于古代没有纸张和印刷业,所有的书都是写在竹简或者布帛、石头、龟壳等物上,加上保管条件太差,能够完好地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很少,就以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而论,保存至今的也是寥寥无几。其中要数儒家最幸运,虽几经磨难,甚至遭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洗劫,最后总算将四书、五经等比较完整地流传下来。因此说,这副对联所指的先秦古书主要是针对四书、五经而言了。 

过去,人们把夏、商、周三个朝代称为三代,也有人称祖辈、父辈、子辈为三代,还有人称曾祖、祖父、父亲为三代。如果将“三代”一词同“法物”一词联系起来理解,在这副对联中则应取前者之含义。法物是指宗庙内的乐器、车驾、卤簿等。卤簿是古代帝王外出时护拥在他前后的仪仗队。仪仗队为什么称卤簿?这也是有来历的。“卤”字与“橹”字音义皆同,就是大盾牌。古时的大盾牌都是用金属或者皮革做成,所以又称为甲?J。盾牌为兵士所用,兵士的队伍叫部伍,部伍都是登记造册的。帝王外出时,这些队伍按一定的次序护拥其前后,因而称之为卤簿。卤簿起始于秦朝,当时只有皇帝才能用。自汉代以后,王后、嫔妃、太子、王公、大臣都有了卤簿,不过等级、规模各有定制,与皇帝是有很大差别的。 

中朝指朝中或者朝廷。汉代从汉武帝刘彻开始,把朝官分为中朝、外朝两种。中朝官又称为内朝官,由皇帝的近臣组成,如侍中、常侍、给事中、尚书等。外朝官则是包括宰相以下的正规职官。 

冠冕是“冠冕堂皇”的省语,表示体面的意思;冠冕还有首位的意思。在封建社会,往往以帽子的颜色、形状、特别是以纱帽翅的形状来区分官职的高低,因此,冠冕也是仕官的代称。 

“东国”一词有三种解释,其一是指东都洛阳。因为洛阳在周朝镐京(今陕西长安县西南)的东方,所以称洛阳为东国。其二是指古时候的齐、鲁、徐夷等国。因为这些地方均位于我国的东方,所以称为东国。其三是单指鲁国。在这副对联中应取后者之意。 

“人伦”一词是指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。 

由此可见,东国人伦即指鲁国人伦。在这里,“人伦”一词又可以引申为典范和表率。 

孔子的伦理观念,经过历代儒家代表人物的推崇和发挥,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,象三纲五常、三从四德等等,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。 

三纲指的是君臣、父子、夫妇之间的关系,具体含义就是,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。纲本来是拉网的总绳,为纲就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意思。换句话说,这三种关系就是,君可以支配臣,父可以支配子,夫可以支配妻。 

五常指的是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它是与三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,也是儒家学派道德范畴的教条之一。 

至于三从四德,则是中国古代歧视和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,“三从”指的是妇女未嫁从父、既嫁从夫、夫死从子,“四德”指的是妇德、言德、妇容、妇功。一句话说到底,三从四德就是要求妇女屈从男权,严格遵守所谓的品德、辞令、仪态和手艺等“闺范”。 

应该说,三纲五常、三从四德这一套并不全是孔子的创造,而是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束缚人民的手脚,逐步发挥、不断充实而形成的。但是,孔子也的确是封建礼教的倡导者和维护者。据传,孔子为了了解弟子们的政绩,曾先后到宓不齐、仲由、言偃、闵损任宰官的地方亲自考察。他来到邹邑时,正好侄女孔无加也在邹邑。孔忠听到叔父来到自己的任所,急忙引孔子进入内堂,唤出妻子和胞妹孔无加与叔父见面。两人向孔子请安道福毕,孔子紧紧皱起了眉头。原来孔无加嫁给南宫敬叔为妻,当时她婆母死后刚满百日,但她却象嫂子一样将发结挽得高高的,并用玉簪束着发。孔子见了,甚是不高兴,板起面孔说:“你现在正在服丧期内,应该严格遵守古训,怎么能将发结挽得这么高,并用玉簪束发呢?”孔无加胆怯怯地说:“婆母刚去世时,侄女也是用木簪束发的。婆母去世已经一百多天了,加上我是在哥哥、嫂子家里,才改用的玉簪。等回去以后,再挽成木簪也就是了。” 

连这样的小事,孔子都要求必须符合封建礼教,在大事上他是怎样做的,也就可想而知了。